|
|
|
造口并发症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-k8凯发造口并发症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文章来源:《中国肠造口护理指导意见》、《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》 医学编辑:医学小编 【定义】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指肠造口处肠造口黏膜缝线处的组织愈合不良,使肠造口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分离,分离处留下一个开放性伤口,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肠造口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,多发生在术后1~3周。 【原因】 1. 造口局部缺血坏死:坏死黏膜脱落后,造口黏膜与皮肤形成伤口所致。 2. 腹壁开口:造口形成时皮肤开口过大导致造口张力过大。 3. 缝合:肠造口黏膜缝线固定不牢而脱落,或手术缝合的太少。 4. 全身情况:营养不良、糖尿病、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致组织愈合不良。 5. 腹压过高:术后腹压过高,导致皮肤黏膜缝线处牵张力过大,致使造口皮肤黏膜分离。 6. 组织缺损过多:肠造口周围皮下组织切除过多,而残留空腔导致造口皮肤黏膜不愈合。 7. 造口结构、位置差:造口结构差,位置不佳,造口周围皮肤凹凸不平,在使用造口用品时,过度拉伸皮肤,造成缝线张力过大,导致造口皮肤黏膜分离。 【评估】 1. 评估分离程度(造口黏膜与皮肤分离的程度,根据分离的面积可分为部分分离和完全分离,根据分离的深浅分为浅层分离:分离深度小于0.5cm和深层分离:分离深度大于0.5cm)。 2. 评估造口高度:造口黏膜与皮肤的高度。 【临床护理建议】 肠造口黏膜缝合处分离较浅者: 1. 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肠造口黏膜缝合分离处彻底冲洗干净,用纱布擦干。勿使用棉签擦干生理盐水,以免在操作过程中棉签伤及已分裂的组织。 2. 擦干创面后撒上造口护肤粉 3. 局部涂抹防漏膏保护 4. 粘贴一件式造口袋,避免排泄物污染,促使伤口愈合。 肠造口黏膜缝合处分离已深至腹腔内者: 1. 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肠造口黏膜缝合分离处彻底冲洗干净,用纱布擦干。勿使用棉签擦干生理盐水,以免在操作过程中棉签伤及已分裂的组织。 2. 擦干场面后使用藻酸盐敷料填充伤口。 3. 使用凸面底盘加腰带固定。 【医疗措施】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后期,若合并造口狭窄,则需手术治疗。 【护理预防指导】 1. 术后密切观察造口黏膜颜色,以及造口周围皮肤缝合处是否分离。 2. 避免伤口污染,选择适宜的造口换袋时间,清洗造口旁的伤口时,尽量避开患者习惯的排便时间,减少排泄物污染造口。 3. 术后常规使用造口腹带,减轻腹部切口及造口周围张力。 4. 做好常规的造口护理,不能使用刺激性有机溶液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,避免不良刺激。 5. 指导患者加强营养,防止因营养差而出现造口皮肤黏膜分离;避免进食难消化的食物,以免堵塞造口;有饮食限制的病人要坚持特殊饮食指,如糖尿病患者,选择糖尿病饮食,并注意检测尿糖变化。 6. 指导患者术后正确进行人工扩肛,注意观察有无大便变细及排便困难的症状,如有异常,及时复诊。 【医疗预防】 1. 手术前做好造口定位。 2. 手术过程中操作要熟练、规范。 3. 手术过程中,缝合造口黏膜时,造口黏膜缝线要牢固。 4. 造口手术过程中,切除造口皮下组织要适当。 5. 手术过程中应减少局部感染。
上一篇放射性皮肤损伤下一篇造口发生了狭窄,我该怎么办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