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知名演员父亲患肠癌去世,如何有效预防,看这里→-k8凯发近日,演员印小天在社交平台上悲痛发文:爸爸,一路走好!透露自己父亲已经去世。 早在4月,印小天曾转发“仿生纳米药物癌症治疗获突破”的新闻,满怀期望地询问:“我爸直肠癌晚期,能得到帮助吗?”但不幸地是,仅仅只过了一个月,父亲就匆匆离去。 面对又一次被癌症夺走生命的事件,网友们纷纷表达安慰,同时再次对癌症、对结直肠癌产生热议。 怎样才能早点发现得了结直肠癌? 如何才能预防呢? 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筛查中心余薇副主任医师为您解答! 什么是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(colorectal cancer,crc),就是指发生于结肠和直肠的癌症,是一种统称。 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,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,死亡率居第二位。 近年来,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是逐年增高,并且趋于年轻化。
引发结直肠癌的微信因素有哪些呢?
1、结直肠癌家族史,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风险的大约1.7-2倍。 2、炎症性肠病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为普通人群的1.7-2.4倍。 3、红肉和加工肉类,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。
4、患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人群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幅度大约为40%。 5、肥胖,bmi每增加5kg/㎡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%,腰围每增加10 cm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%。 6、吸烟,吸烟量每增加10支/日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约8%。 7、大量饮酒,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,日饮酒量每增加10 g,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7%。 早期症状难察觉 早期发现靠筛查 直肠癌发生没有“早期警报”! 因为早期结直肠癌往往无明显症状或者症状完全不明显, 让人无法察觉。 等出现症状再就医,也许已经晚了一步。 比如:①排便习惯改变;②大便性状改变(变细、血便、黏液便等);③腹痛或其他腹部不适;④腹部肿块;⑤肠梗阻;⑥贫血及全身症状,如消瘦、乏力、低热。这些症状是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的,已并非早期。 结直肠癌从正常到癌变往往要经历5~10年时间,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并治疗,就能防止结直肠癌发生。因此: 早期筛查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。 哪些人需要肠道筛查? 什么时候开始筛查? 如何筛查呢?
年纪轻轻的,有必要做肠镜吗? 没觉得任何不舒服,也要做肠镜吗? 一般来说,年龄在40-74岁的居民都属于结直肠癌的筛查人群。即使没有明显不适或异常,也建议50岁以上人群去做一次肠镜,根据结果再决定后续的检查频率。 2018年美国癌症协会将一般风险人群的筛查起始年龄降低到45岁。 不具有以下风险因素者,可被定义为“一般风险人群”: (a)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; (b)有结直肠癌病史; (c)有肠道腺瘤病史; (d)患有8~10年长期不愈的炎性肠病; (e)粪便潜血试验阳性。 在中国,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自40岁开始上升,并在50岁起呈现显著上升趋势。考虑到我国实际国情,建议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。 注:体重指数(bmi)=体重(kg)÷身高(m)的平方 高危人群(3-6分):可直接行结肠镜检查。 中低危人群(0-2分):可考虑粪便免疫化学检验(faecal immunochemical test,fit)。 低危人群并不代表一定没有患癌风险,可根据自身情况向医生咨询,主动选择做结肠镜检查。 如何从生活方式下手, 预防结直肠癌呢?
总的来说,“管住嘴、迈开腿” 合理膳食,是最容易接近也最有效的生活方式预防法。 ① 饮食改善 减少能量摄入,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,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肉类,有助于少大肠癌的发生;尽量多摄入蔬菜、水果、纤维素。 ② 生活方式的改变 加强身体锻炼。控制体重,避免超重、肥胖;减少吸烟、饮酒。 最后, 希望大家珍爱自己身体, 重视筛查, 健康快乐! |